如何进行中华鲟的人工繁殖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中华鲟是海淡水洄游性鱼类,在自然环境中,每年7~8月份由河口溯流而上,直抵长江中、上游江段,寻找适合的产卵场产卵。中华鲟的性腺发育有严格的周期性,但与其它鱼类相比较,有
其特殊性。
当年由海入河,溯河而上进行生殖洄游的中华鲟,其性腺发育仍处于I期,当年并不能进入生殖行列,至少要在产卵场附近停留一年时间,待性腺进一步发育,由I期向V期过渡,到来年生殖季节,才参加生殖活动。表明中华鲟不是每年都产卵的鱼类。
中华鲟的产卵季节在每年的秋季,产卵期为10~11月上旬。目前尚未发现中华鲟春季产卵的确切证据。集料,外对开附非等的中华鲟个体大,绝对繁殖力也大。统计19尾雌鱼的怀卵量,其平均值为64.5万粒,变幅为30.6~130.3万粒。
相对怀卵量平均值为2.99粒/g体重,变幅为1.72~4.45粒/g体重。不休即中华鲟雄鱼和雌鱼的性成熟年龄相差较大,在长江捕获的中华鲟生殖个体中,雄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9龄,雌鱼最小性成熟年龄为14龄。
雄鱼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为169cm,体重38.5kg,精巢V期,轻压腹部即可流精。雌鱼最小性成熟个体体长239cm,体重148kg,卵巢V期,性腺重23kg,成熟系数15.6。
中华鲟性成熟晚,目前用于人工催产的亲鲟,均是在中华鲟繁殖季节,从长江自然种群中捕捞获得。捕捞工具有滚钩、流刺网等。供催产的雌鲟一般体长240cm以上,体重150kg以上,性腺为NV期,卵径平均为4.3mm,变幅4.0~4.7mm。雄鲟体长170~270cm,体重40kg以上,绝大多数性腺已达V期,挤压鱼腹部有精液流出;少量雄鱼经催产注射后才有精液流出。
中华鲟亲鲟的雌、雄个体在外形上无特殊差异,生殖季节也未发现有明显的副性征。根据亲鲟个体的大小可较准确的判断雌雄。一般雌鲟体型大,体重在150kg以上,腹部膨胀,显得粗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