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百科知识

湖北省平行志愿及高考志愿填报对策

湖北省平行志愿及高考志愿填报对策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

湖北省平行志愿及高考志愿填报对策

湖北省高考实行平行志愿的填报方式。在填报志愿时要考虑哪些因素呢?下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认真研究往年各院校在湖北省的录取情况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考分给自己合理定位。湖北省今年仍是知分填志愿,考生要充分利用《报考志愿参考》和《湖北招生考试》等书刊,查出自己心仪的一些院校往年录取分数及今年的招生人数,以及这些分数在往年高考考生分数中的大致排名情况。因湖北省今年是第一次在一本院校中实行平行志愿,考生在参考院校往年(至少三年)录取数据时,最好不要参考院校往年录取的最低分,根据已经实行平行志愿的其他省区市近几年的情况看,一般实行平行志愿的第一年各院校的录取线(高出相应批次省控制线的分数)都会较以往几年有所上涨。考生参考学校往年录取平均分会更有把握,并且要查出该平均分在当年湖北省高考考分位次(可从网上查得)。考生可对比相关院校当年的录取平均分和各分数段的人数推测出各院校的录取位次范围,以此作为填报志愿的重要依据。

二、填报平行志愿时要“前冲中稳后保”

考生要在“前冲中稳后保”的原则下拉开院校间的梯度。“前冲”就是(1)志愿〔也可考虑加上(2)志愿〕选择你最想上的较好大学,即选择一所往年录取位次略高于自己位次且自己又非常喜欢的院校,即“跳一跳,够得着”的院校;“中稳”就是在中间选择2~3个志愿选择自己喜欢的且以自己的分数、位次报考把握较大的院校,通常选择“稳”的院校往年的录取位次不能高于考生的位次,可与考生的位次相当或者比考生的位次稍低;“后保”就是要在最后的1~2个志愿中填报的院校是保底的,即你选择的这所保底院校以往几年的录取位次都比你所处的位次低。这样填报的志愿应比较科学合理。

三、谨慎对待“服从专业调剂”

考生如果对专业不是特别挑剔的话,建议选择“服从专业调剂”,这对于考分优势不太大的考生会有利,因平行志愿不填“服从专业调剂”被退档的可能性较大,而填了“服从专业调剂”会增加你被录取的机会。

有的考生会担心自己会被调剂到不满意的专业。持这种想法的考生仍应谨慎对待“服从专业调剂”。请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现在有不少院校实行大类招生,这些院校在新生录取时不再细分专业,而是等考生进入院校学习一段时间后,对专业有了认识后再通过考核,细分专业。因此,对这些实行大类招生的院校而言,考生填报“服从专业调剂”对考生的专业分配影响不大。

2.刚毕业的高中生在选报专业时,大多对选报的专业内涵也并不十分了解,而是仅凭一些咨询或临时在填报志愿辅导资料上找的一些对某些专业比较肤浅的了解。如果你确实对专业太在意,最好多找在相关专业在读或已毕业的学长问问,他们会有切身感受,评价会相对客观。不过,他们的评价也可能包含个人兴趣和感情因素,所以要较广泛地听取这些意见。

3.传统意义上认为的冷门专业不一定是不好的专业,不见得就是没有前途。

4.即使考生被调剂专业录取后,通过一段时间学习发现仍旧对这个专业不喜欢或不感兴趣,还有转入自己喜欢专业的机会。很多院校对于新生调专业都有明确的规定并在官网上公示,多数会通过考试改变专业,所以一进校就要了解相关信息并早做准备。

平行志愿对高分考生非常有利,对分数、位次没有优势的考生而言,利就不那么大了,应以能录取为总的原则。传统志愿的填报方式,低分考生还能利用学校以往的大小年等现象选择心仪的院校。但实行平行志愿后,这样成功的几率就小得多。

四、不要过分追捧省内院校

从往年的情况来看,几乎每年都出现了湖北省内某些院校受追捧,省外某些很好的院校受冷落的现象,因此会出现较高分在省内上二流学校,相近的分在省外上一流高校的情况。虽然今年湖北省一本实行平行志愿,这个情况出现的可能性会比往年要小一些,但仍可能出现。第二、三、四批志愿因仍是传统志愿填报方式,更易出现这种情况。所以填报志愿不能把眼睛总是盯着省内高校,现在的交通、物流都很畅通,不易出现上学不方便、生活不习惯的情况。

五、不要有地域歧视

多年的录取结果证明,天南海北苏杭广(天津、南京、上海、北京、苏州、杭州、广州)所在地的院校录取分数明显高于东北、南北、西南等地同类院校。如像兰州大学、吉林大学等都是很强的大学,历年来在湖北省录取分数都较低,这是很不正常的。有些考生会认为学校地理位置对以后毕业找工作会有很大的影响,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其实,学校的地理位置再好也只有四五年,而好学校,好专业可“享用”一辈子。

六、不要对地矿农林院校有偏见

有的考生一看到地矿农林院校,就本能地觉得学校不好,认为这些学校毕业后从事的是艰苦行业;一听到财经、科技、理工等字眼,就觉得这些院校实力一定很强,毕业去向一定会好,这是很大的偏见,常常造成那些财经、科技、理工等院校录取分数居高不下,而那些地矿农林院校录取分数偏低,甚至有时要通过征集志愿才能完成招生计划。事实上,很多地矿农林院校的某些专业的实力往往是一些综合大学都难以匹敌的,再说,随着科技、社会的进步,地矿农林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也不一定就是从事艰苦行业,甚至毕业时可能更易就业,日后事业上也可能更易成功。

七、最好不要由父母包办

不少考生对学校、专业一片茫然,而父母的阅历更丰富,且不少父母会将他们没有实现的愿望寄托在子女向上,所以常会出现志愿由父母包办的情况。这并不好,其实,现在相关信息从网上很好查得,只要多花时间,多用心,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智力特点自己选择是最合适的。

八、重学校还是重专业要因人而异

这是绝大多数考生很纠结的问题,能考六百大几十分的人毕竟极少,就算考分达六百四五十分也会面临是选择好学校还是好专业的问题,毕竟两者很难兼得。

名牌大学的学习氛围、硬件设施、师资力量、文化底蕴、学术空气等,都是其他普通院校无法相比的,学生上名牌大学除了学一门专业知识外,在综合素质上更易得到全面提升,还能交到终生受益的朋友、学校的品牌效应和优秀的同学也是潜在资源,考研、出国等深造的机会也更多。前些年有人戏称当时是“满清政府”,现在又有人戏称是“大清王朝”,虽是戏言,但很有几分真实。

对考生来说,好的专业,特别是自己很感兴趣的专业也非常重要。学校牌子再响,学生所学的专业实力不强或对该专业不感兴趣,可能难学到真本领,毕业后也难以就业。前面提到,现在很多学校规定入学后可调专业,但要注意,这样调专业是有一些限制的,不是想调就都能如愿的,多有比例限制且要通过考试,有的院校并不允许新生调进很热门很强势的专业(而想调出则可以)。还有的考生会说专业不重要,综合素质提高后,毕业改行也非难事,这对文科专业来说相对较易,但对理工医农的很多专业来说,隔行如隔山,要改行是很困难的。

总之,是重学校还是重专业要因人而异,有一个观点可供参考,一本重学校,二本重专业,三本重就业,四批重技能。我们学校曾有一名毕业生,当年高考刚够重点线,上了吉林大学,读自然辩证法专业,硕士生阶段在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学的是物理专业,后在华中理工大学学计算机并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在上海打拼,多年前已是一名成功人士。笔者接触过不少学生本科读的是二本、三本,但经过努力,考上重点大学研究生的。事在人为,高考发挥得不好的考生,填好志愿,就相当于多考十多分甚至几十分,日后努力,仍会有光明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