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 --《史记商君列传》
的有关信息介绍如下:问题补充说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徒。复曰:“能徒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1:解释文中括号的句子。 既: 乃: 辄: 以: 2:将下面的句子已成现代汉语。 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3:有逗号将下面的句子断句。 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4:读完短文,联系实际,请从治国和做人2个方面各写出你受到的启示。
小样,还没分。算了,帮你了。
1既:已经。
乃:于是,就。
辄:立即,就。
以:用来。
2募民有能徒置北门者予十金。
翻译:招募百姓中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
3有一人徒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其意思是:有一个人把它搬走了,当下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事后就颁布了新法。
4从治国:无规无矩不成方圆,法制是一个国家的重要保障。而来自政权的尊严性、权威性则又地是法治的基础,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就是政府尊严性、权威性的体现。怎样让下面的人信任你政府?就是你政府以及代表政府的要员你要言必行、行必果。
春秋后期齐国司马穰苴杀了齐景公的宠信360问答大臣庄贾以立威服众心,孙子抗君令弑吴王爱妾以整军纪,都表明了严明政策的决心。反之,则有烽火戏诸侯的悲剧。
从为人:“信则人任焉”,人与人之间要诚实守信,狼来的故事就是个好地固前的教训。